【电动汽车资源网EV江湖 翟晓帆】《连线》杂志主编,《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经说过一句总结式的预言:真正的机会是那些能够创造新机会的机会。如果新能源汽车真的代表未来世界的主流出行工具,那么它能够像燃油车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做的那样,创造出无数的财富和创业机会吗?如果能,那个引爆点是什么?为什么一百年前电动汽车会被汽油车所战胜?触发电动汽车潮流的那个引爆点会是什么样子呢?就着这些疑问,笔者希望带给大家另一种思考角度去梳理新能源汽车或者电动汽车的发展轨迹。
说到一百年前汽车发展的初期,不得不提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故事。伊隆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品牌名称就来自于这个电气科学家。以美国汽车发展为例,众所周知,爱迪生和特斯拉之争就在于直流电和交流电上面,早期的电动汽车就是由爱迪生主导的直流电电机驱动,并且在汽车销售市场份额上对于燃油汽车是碾压式的存在。许多人认为是因为福特汽车的出现才把燃油汽车推向了发展的快速路上,电动汽车由于价格偏贵,性能不够强,生产效率慢,才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笔者并不完全赞成这一观点,如果沿着凯文凯利的那句话我们也可以发现,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燃油汽车给别人或者其他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大变革,而电动汽车当时属于一种“自私”的产品,爱迪生公司对它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无论是在电池,还是电网,爱迪生公司都吃掉了大部分的利益,并且对于交流电网的发展和特斯拉个人采取的态度让自己错失了改良,发展的良机。
那么,汽车的那个具体的引爆点是什么呢?笔者研究发现,这个确实还有福特的功劳,但笔者认为不是广泛流传的流水生产线的功劳,而是一个特别小的发明,就是在福特T型车上首次采用的车钥匙。今天,对于车钥匙那是司空见惯,百年前,汽车发动机则必须依靠外力来启动。
福特当年作为爱迪生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受到电动机启动方式的启发,将发动机进行改良之后,用车钥匙启动发动机后,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同时由于燃油汽车行驶距离的扩大,促使了国家道路网络和炼油产业的发展,进而产生了一连串的产业萌芽、发展及壮大。汽油车为社会打开了一扇创富的窗口,一直发展至今。
还有一个例子,计算机的发展似乎也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逻辑。大型商用计算机和个人电脑之争,典型代表是IBM和苹果公司,彼时的苹果公司还没有推出iPhone手机。但它促进打字、图形设计、制表等许多社会工种的变革和创业机会,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internet互联网。但是商用计算机难道就做不到这些吗,当然不是,商用计算机可能做的更加轻松自如,但是那个触发点改变了一切,它就是“鼠标”。因为有了鼠标,电脑降低了使用难度,并且扩展了使用范围,以前只有专业人员才会用的计算机,现在只要根据说明书普通人都可以方便地使用它。它创造了更多的新机会。
我们再来看看2017年的电动汽车市场,厂商多、车型多、品牌多,看似它确实为大家创造了许多的新机会,但是从上中下游产业分工来看,笔者认为它并没有产生社会分工的大变革,唯一有些不同的是互联网公司和人工智能的加入。那么这些新的入局者能够为创业者带来新机会吗?假设它可以,那么发现新机会的轨迹可能就需要首先找到那个触发点。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可以发现一个小规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从其它行业或者产业来印证),就是降低个人的使用难度和专业度是找到触发点的“捷径”。福特带来了车钥匙,解放了胳膊,苹果带来了鼠标,降低了专业知识,新入局者带来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能够“解放”什么?相比于现在的燃油车,哪家公司可以做到将人工智能“傻瓜式”地应用?笔者发现,说话是最好的传递形式。而语音就是说话的数据格式,通过语音,驾驶者就可以无障碍地让车载人工智能处理一切行驶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和安全。
“语音”如果成为那个引爆触发点,以自动驾驶为主的人工智能将极大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所在,它能够创造许多在应用场景上的新机会,并带来极速的社会新分工的产生。
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为什么在新能源造车领域会有被取代的风险?福特公司成立100年了,他们至今售出了1亿辆汽车了,但是现在的价值只有440亿美元左右。但是特斯拉呢?仅仅售出了18万辆车,和1亿辆相比太少了,但是价值比福特大多了,现在达到了510亿美元。如何实现这点呢?特斯拉的市值超过了百年的企业福特,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福特已经销售了1亿多辆汽车了,但是他们的数据呢?他的乘客或者用户,驾驶汽车习惯这方面的数据是0。这就是为什么两者出现巨大的差异。再看看特斯拉,车辆保有量不高,但是他的数据已经累积了13亿英里。这是驾乘者给出的数据。其实特斯拉并不是汽车公司,而是数据公司,因为对于人类使用汽车的方式积累了海量数据,了解他的细枝末节,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此。
数据做为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没有它谈何智能化?而智能化是人类需求的进化,你跟还是不跟?笔者认为这也是电动汽车在文化上和燃油车的差异化体现,人工智能就是电动汽车的那个新机会,而诱发这一切的触发点就是“车载语音系统”。
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据说已经高达98%了,这真的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了。而且这篇文章就是笔者通过语音识别“写”出来的。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EV江湖 翟晓帆)
本文由电动汽车资源网【EV江湖】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电动汽车资源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电动汽车资源网自媒体平台——EV江湖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与消费生态结合的新模式自媒体平台。我们以严谨而开放的态度,诚邀各路豪杰,探讨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见证产业发展一路风云(点击进入EV江湖),联系电话:0755-82433081 ,微信:31458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