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车比买燃油车划算的时候,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到了!
相关数据显示,从2020年开始,电动车将通过严格的立法予以推动。到2025年左右,因充电设施充足,电动车发展迅速,价格也将达到临界点。2025到2030年间,纯电动车成本将低于内燃机车。
不可否认,电池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愈来明显,今年前10个月锂电池累计装机18.1GWh,同比增长31.43%,共有76家电池厂商形成了有效的装机供应,比前9个月多了3家,预计全年的数量在80家左右,相较去年109家企业,意味着今年会有30家左右的电池厂可能倒闭,行业洗牌已全面开启。
根据市场预测,宁德时代估值已超过1300亿元,而目前比亚迪(002594)的市值约1900亿元,这两家公司作为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市场的龙头企业,搭乘新能源汽车快车道,均跨入市值千亿元级别。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成本压力逐渐向动力电池转移,宁德时代还能保持高速增长与高利润吗?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做电池的是最重资产的,利润是最低的,我们降价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让产业链上的企业降成本”。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价格在1.6元/Wh左右,而要实现汽油车与电动汽车平价,价格必须降到1元/Wh左右。2017年初,工信部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动力电池成本降至1元/Wh以下的目标。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心脏,动力电池正面临来自全产业链的压力,竞争加剧,未来会快速优胜劣汰,“动力电池产能近几年供过于求,但优质产能严重不足;资本支撑与产品创新是企业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业内专家表示。
降低锂电池成本的关键是实现规模化生产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动力电池市场,电池企业除了产品创新与资本支撑外,无一例外都会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处寻找降低成本的突破口。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博表示,动力电池规模小的企业,成本很难降下来,只能通过两个方式,“一是扩大规模,宣布今年在包头建设一个年产十万吨负极材料的基地;二是与国内一些重要的原材料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把原材料这一块控制起来,或者说围绕着我们的需求进行制造和生产”。
他还表示,根据这些措施,在负极材料的角度、石墨的角度,应该在2020年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靠原材料和我们这类供应商,降成本是有限度的,降个10%、15%也是比较大的警戒线了,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深圳市时代高科技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汉溶表示,成本难降就是要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取代进口,整个新能源电池行业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