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重卡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新能源重卡全年销售突破8.27W辆,同比增长139.36%。在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强劲增长背景下,瑞浦兰钧正在以惊人的势头发展。据电车资源统计,在新能源重卡车型配套上,2024年瑞浦兰钧配套新能源重卡数量达到6718辆,市场占有率为6.4%,同比增长6.24个百分点,包括徐工集团、三一集团、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集团、陕汽集团、东风柳汽等头部重卡车企超40款车型配套瑞浦兰钧动力电池。
在2025年4月11日-4月12日举办的第八届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大会上,瑞浦兰钧斩获新能源重卡中国新能源重卡“绿卡奖”2024年度动力电池配套TOP奖,位居新能源重卡电池配套企业第三名,无疑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的行业黑马。
究竟是什么让瑞浦兰钧从新能源重卡电池配套企业TOP10以外直接跃居TOP3呢?这离不开其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的双重驱动。
从场景痛点定义产品价值
如何平衡“载重、续航与效率”的极限需求,是新能源商用车电动化的核心矛盾。而瑞浦兰钧的突围,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并通过“场景化技术矩阵”精准突破行业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瑞浦兰钧针对方形铝壳电池推出的问顶结构创新,问顶电芯相比传统采用盖板技术的电芯提升7%的空间利用率,实现了直流内阻降低10%的突破,大大增加了续航里程。其主要是通过创新盖板结构和装备方式,减少电池顶部的空闲空间,并缩短极耳的长度。这种设计可以使电极的高度增加3mm以上,从而增加相同尺寸电池的容量。在同样的尺寸下电池容量可以有效的提升10%,对应的能量密度可以提升到5%-7%,功率性能可以提升到8%-10%,倍率性能(快充性能)也可以支持2-4C的快充能力,能够更适应各种极端场景。
而针对重卡长距离、高频次等运营特性,瑞浦兰钧还推出了“BIGBANK”商用车电池系统,以超210Wh/kg能量密度实现500km续航突破,并通过2C快充技术,18min便可实现10%-80%快速补电,在快充、安全、低温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等方面都具备突出表现,实现了从 "解决问题" 到 "定义标准" 的跃迁。这种 "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 的研发逻辑,正在重塑新能源商用车的产品定义方式。
瑞浦兰钧证明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创新,本质是商业逻辑的重构。当行业沉迷于续航提升的营销噱头时,其用7000 次循环寿命证明,减少电池更换频次比单纯增加续航更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电动化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替代燃油车,而在于通过技术创新让商用车在全生命周期中更赚钱、更可靠、更可持续。
双循环战略下的生态重构
瑞浦兰钧的爆发式增长,源于其对全球商用车电动化趋势的精准卡位。在国内,用敏捷制造网络抓住商用车电动化的爆发期;在国际,用技术适配能力打开高端市场缺口。
在国内市场,其以温州、嘉兴等五大生产基地为支点,构建起覆盖全国核心商用车产区的响应圈——这种贴近主机厂建厂的布局绝非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将供应链效率转化为场景化竞争力:通过与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等企业深度绑定,如2024年东风天锦载货车全新推出的4x2纯电系列全系搭载瑞浦兰钧动力电池,三款车型应用了包含问顶电池在内的三款不同容量的瑞浦兰钧动力电芯,以适配市内配送、园区倒短、入厂物流等各种应用场景。不仅能够降低电池运输成本、压缩交付周期,更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专属解决方案。在国际市场,瑞浦兰钧推出的BIGBANK系统,针对欧洲物流的高频长距需求,可满足重/中/轻型卡车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需求;同时在东南亚设立子公司布局本地化供应,支撑全球化战略。
这种双线并进的本质,本质是对技术商业化的重新诠释,瑞浦兰钧将中国供应链优势与本地市场特性深度融合,实现中国技术与全球需求的无缝对接,国内市场夯实规模与生态,国际市场开拓技术溢价空间,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构建技术-场景-规则的三角互锁体系。
结语
瑞浦兰钧的突围之路,深植于母公司青山实业全产业链护城河。作为全球镍产业龙头,青山集团的镍矿资源与冶炼产能,为瑞浦兰钧提供了独特的成本与供应链优势。这种从矿山开采到电池生产的全链条碳管理,使其产品无论是成本方面还是绿色能源方面都具备先天优势。
在长期主义战略下,瑞浦兰钧将产业链优势转化为技术迭代加速度,2024年推动问顶核心技术快速落地,实现从资源依赖到技术引领的升维。在重卡电动化这场需要重资产投入+长周期深耕的战役中,唯有将产业链纵深与战略远见结合,才能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爆发的时间差中积累绝对优势。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