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电动汽车资源网主办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盛会——“2017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营商与车企对接采购交流会暨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与零配件企业技术交流论坛”在重庆召开,国内数百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与行业专家就2017年新形势下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行业痛点寻找良方。
6月2日上午,大会主题为“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賃的发展前景及赢利模式探讨”,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主题论坛召开的前一天,由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来自全国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和整车企业在论坛上交换了对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万公里规定 各方怎么看?
据交通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6301家汽车租赁业户,租赁车辆总数约20万辆,市场规模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据了解,目前分时租赁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超过4万辆,95%以上为新能源车辆。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补贴新政中规定,非个人用户累计行驶里程3万公里才能领补贴,将给租赁运营行业带来冲击。
对此,南京橘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应俊表示,作为经销商和运营商,对3万公里政策表示支持。此前,车企的关联方及经销商利用闲置车辆拿补贴,浪费了补贴,没有实际运营车辆。同时他还表示,3万公里政策的出台对车厂和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效率、资金周转等方面提高了要求,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分时租赁和网约车协同健康发展。
陕西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赵维华表示,作为整车厂首先要为运营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当然,由于3万公里要求的存在,新能源汽车运营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金融压力,涉及到很多金融问题,为此陕西通家提供了多产品的金融组合给所有的运营商。
“分时租赁大有大的玩法,小有小的玩法。”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绿狗租车)副总经理范永跃表示,他认为企业有现金流、能盈利才是王道。
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商生存空间在哪?
随着《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规模化”将成为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加速进入洗牌期的催化剂。同时,车企和投融资企业也开始纷纷涉足租赁运营领域,打造自己的品牌、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营商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赵维华建议,新能源汽车运营可采用“+互联网”的形式,加入某一个新能源汽车运营互联网平台。他认为,出行市场被分了四个等级,第一是个人出行;第二是网约车;第三是共享出行,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定位车辆并驾驶,最终实现的是闲置车辆的释放;第四是无人驾驶,这个过程还很漫长。
赵维华表示,作为车企可以提供很多金融服务手段来帮助运营商运营,其次就是要灵活应用互联网思维,满足增值服务的需求。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那么欢迎经销商进行单纯的交易行为,更多是希望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江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伟表示,江铃新能源对分时租赁进行了各种整合生态链的开发和模式探索,不过,到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在未来,江铃新能源希望整个系统产品的开发,不仅仅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也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相关联服务,让使用更便捷、成本更低。孙伟透露,目前江西省正在探讨相关话题,将制定一个比较大的规划。具体的详情,他表示,目前还没有消息可透露。
芜湖恒天易开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BO赵健认为,整车企业也有整车企业的问题,往下游延伸并不会挤压到新能源汽车运营商的生存空间。他表示,整车企业都是造车的思维,缺乏互联网化的服务型思维,他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运营领域走的更快的可能是一些小企业,大企业反而可能跑的的更慢,最后可能会走向跑得快和体量大两个方向,最后融合一起来做。
赵健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是电机、电池、电控,如果上游整块儿都放弃,整车企业就是做加工了,下游的产业链也在发生变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石油中石化出局了,由于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因此4S店的保养也没有了,这是一个产业价值链的重构。
“在产业价值链的重构过程中,我认为当然是跑得快的企业会有机会。”赵健表示。(文/电动汽车资源网 岳绍雪)
版权声明:本文为电动汽车资源网作者撰写,版权为电动汽车资源网(http://www.evpartner.com/)所有,引用、摘编及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电动汽车资源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