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电动车的电池续航焦虑症
摘要:体验电动车的电池续航焦虑症
上周,有机会深度体验了两天某品牌的电动车,和过于仅仅是场地试驾不同,这次该品牌贴心的可以让我把车开回家,于是,也终于让我有了一次截然不同的试驾感受。那些什么操控啊、乘坐啊、配置什么的和场地试驾都没大差别,当然是一系列“好”字,可因为电池带来的续航焦虑症,却时不时会折磨我一下,让我明白了电动车需要突破的不仅仅是政策壁垒,其实还有每个用户的心理壁垒。
用过iPhone之类智能手机的都有体会,玩了一上午微信,到下午三四点钟就该拖着充电宝上阵了。尽管苹果会说30%的电量待机到晚上没问题,可相信没多少人还能在这样的状态下继续狂刷朋友圈,总得留点电给老板或家人吧,这就是所谓的电池续航焦虑症。
这种毛病,其实本身责任并不在企业或产品,他们的设计理论上已经足以应付手机或者汽车一天的续航,但也恰恰就是这一天时间的极限,其实在心理上和人们的预期还有差距。人嘛,总喜欢留点余地,手机要留点余电应付突发情况,车子当然也要留点里程给零时的出行,可就是这点“余地”,却足以造成驾驶者在心理上的焦虑。
我在体验了这款电动车后,和企业开玩笑,你们这车绝不适合在世界杯期间使用。为啥,就因为你们的续航里程其实已经严格限定了从家到单位之间的通勤线路,容不得其他临时出行。而最近这两天和朋友临时约起,半夜开车出去看个球也正常。这临时增加了几十公里里程不说,再加上半夜到家充电时间不足,那第二天恐怕车子也只能和人一起在家睡懒觉才行了。
有个车企老总说,如今的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一般都是走到哪儿电源插到那儿,用起来也没啥不方便,电动车也应该这样。我只能说,手机你到处都找得到插座,可电动车上哪儿到处插电去?哪怕家里装了充电桩,到了单位恐怕还只能纯待机吧,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续航焦虑症还得困扰电动车用户很长时间。
当然,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给丈夫买辆电动车的话,绝对可以保证他们每天准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