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十五五规划”明确氢能地位: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 原创
  • 2025-10-24 15:09
  • 来源:醇氢商用

摘要: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推动氢能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5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划定了清晰航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明确提出,将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等六大未来产业,而这些产业的蓄势发力,有望在未来10年实现“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宏伟目标。其中,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载体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其战略地位在“十五五”规划蓝图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20251024150924184065547.jpg

顶层设计定调:氢能跻身未来产业核心阵营

在这场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布会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摆在战略任务的首要位置,而“创新育新”作为四大核心举措之一,明确将氢能与核聚变能并列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清单。这一部署绝非偶然,而是基于氢能产业已形成的坚实基础与巨大潜力作出的战略抉择。

郑栅洁在发布会上强调,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而未来产业将成为拉动这一比重持续攀升的核心动力。氢能之所以能在六大未来产业中占据关键席位,源于其在能源体系转型中的不可替代性——作为来源丰富、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氢能不仅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重要载体,更是工业、交通等高耗能领域实现低碳转型的核心路径。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进一步明确,2025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已将氢能开发利用纳入法定框架,为“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产业根基筑牢:从试点探索到规模领跑

“十五五”规划对氢能的战略赋能,建立在我国氢能产业已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基础之上。据《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氢气产能已突破5000万吨/年,其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达12.5万吨/年,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位。这一规模优势为“十五五”时期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突破更是为氢能产业注入了核心动能。经过“十四五”时期的持续攻关,我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关键技术,在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高压储运装备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当前我国氢能正从试点探索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氢基能源与传统工业、交通、能源的融合应用已成为产业化创新的重点方向。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为“十五五”时期的规模化发展搭建了完善框架。

增长逻辑清晰:氢能如何撑起“再造”重任?

郑栅洁提出的“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并非空谈,而是基于未来产业的万亿级增长潜力作出的科学判断。在这一进程中,氢能产业将以其独特的产业链带动效应成为关键增长极。

20251024150952153690184.jpg

从政策协同看,“十五五”规划构建的“固本升级、创新育新、扩容提质、强基增效”四维产业体系,为氢能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支撑。作为“创新育新”的核心抓手,氢能产业将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联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规模化发展将带动光伏、风电产业扩容,氢能储运技术突破将催生新型材料产业升级,燃料电池应用则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十五五”时期将持续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完善产业生态与标准体系,为产业提质提速筑牢基础。

从市场空间看,氢能的多元应用场景正加速打开增长天花板。在工业领域,氢基炼钢、绿氢化工等技术已进入示范阶段,有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实现减碳升级;在交通领域,燃料电池重卡、船舶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配合加氢站网络建设将形成万亿级市场;在能源领域,氢能的长周期储能优势可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绿氢项目在全球获金融支持的清洁氢项目中占比高达40%,彰显了全球资本对中国氢能市场的坚定信心。

未来已来:氢能产业的“十五五”新征程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氢能产业的发展路径已愈发清晰。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部署,到2030年我国将形成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而“十五五”时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攻坚阶段。

郑栅洁在发布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将抓紧起草“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这意味着氢能产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具体的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结合王一鸣等专家建议,“十五五”时期氢能产业将聚焦三大重点:一是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密度储运等瓶颈;二是场景规模化应用,在工业、交通等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的示范项目;三是生态体系完善,建立健全氢能标准与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形成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格局。

从3300万吨到5000万吨的年产能跃升,从试点示范到规模化应用的阶段跨越,中国氢能产业用“十四五”的实践证明了其发展潜力。如今,“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号角已然吹响,随着氢能与其他未来产业协同发力,一个规模相当、能级更高的高技术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这场关乎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不仅将重塑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更将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 500

电车资源2025年活动排期
相关车型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闭
东风俊风纯电动物流车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