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重卡的销量和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近年来,新能源重卡已在水泥厂、钢铁厂、港口码头等场景中实现规模化运营,其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证实,在物流行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明确焦化行业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达不到的企业,汽车运输部分全部采用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车辆。
此《意见》的发布,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重卡在焦化行业的渗透率。
不过,受制于续航能力,目前大多新能源重卡的运营场景仍为短倒运输,跑中长途的还较为少见。那么,新能源重卡在干线运输中的实际表现如何?能否真的实现“降本增效”?
带着这些疑问,绿色重卡于近日对云南中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闽物流”)的总经理李小龙进行了采访。
中闽物流隶属云南滇中好运物流集团,主要负责专业运力承接,是一个智能化数字化全系化挖装运管专业承运商。目前,中闽物流共持有约300台电动重卡,因其承运业务的场景多、运量大、运输频次高,对车辆的续航和补能要求较高,故购入的均为搭载350kwh电池的充换一体电动重卡。
本文将以中闽物流承运的某焦化厂(从焦化厂到钢厂)为例,对电动重卡在中长途运输场景中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
据了解,该焦化厂每天的成品焦炭运输量稳定在每天3000吨左右,单边运距达320km,运输一趟的往返运距超600km,为实实在在的中长途运输场景。
此前,负责该厂运输的是传统燃油车队,为实现焦化行业降碳减排的目标、满足自身降低成本的需求,货主便将目光投向了电动重卡。
为了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和后续持久经营,中闽物流通过和焦化厂合资的方式,双方共同承担投入车辆、换电站、人员团队等成本,共享降本增效利润。
毕竟,当前的货运市场运价下跌、内卷情况愈发严重,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营运效益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同追求。
据李小龙介绍,云南目前自建补能站点充换电成本约为0.6元一度,在焦化厂这个运输场景中,与燃油重卡相比,电动重卡每跑100公里就能节省200余元的能耗成本,单车每天跑600公里光燃油就节约了1200元。
同时,李小龙表示,因电动重卡的零部件中不涉及发动机,只要在日常中做好维护和保养,车辆故障率明显低于燃油重卡,这也为车队降低了维修的成本和管理成本。
因为区域路线有山路,在单边长达320km的运输距离中,每辆重卡共需要进行4次补能方可完成运输任务。而得益于换电式补能的便捷性,车辆在3-6分钟内即可完成电池的更换,保证了车队的运输效率。
为减少车辆排队补能的时间,更好地提高运输效率,中闽物流在其承运的运输场景(含焦化厂)共建设了6个换电站,其中包含2个“10+1”的大型换电站和4个“3+1”的换电站。根据实际运输量的多少,还额外设置了数十多个应急补能点。据了解,伴随着线路上回货的项目增加,还有3个换电站正在建设中。
由于云南省地处横断山区,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运输路线中难免遇到需要上坡的情况。中闽物流车队的司机反馈,与传统燃油重卡相比,电动重卡的爬坡动力虽稍有不足,但只要不是连续上坡的情况下,车辆的表现均较为良好。
另外,电动重卡起步、提速快,整车操作轻松,车内设施完善等优势也是燃油重卡所不能比拟的,为司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驾驶环境。
可见,在该焦化厂的运输场景中,电动重卡“降本增效”的效果显著,以实际表现再次为新能源重卡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证言。中闽物流的运营模式也为其他重卡运输企业提供了参考的范本。
最后,李小龙告诉绿色重卡,今年云南省货运市场交付的新能源车辆明显多了起来,从燃油重卡转向新能源重卡的运营商也在增加。
绿色重卡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省全年的新能源重卡销量为679辆,而今年仅1-4月新能源重卡在云南省便已销售430辆,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也进一步证实了云南新能源重卡市场的扩张之势。近日,云南首条高速公路建设新能源重卡低碳运输线(瑞丽—弄岛)正式开通,首批投入运行的为10台纯电动自卸车,相信随着新能源重卡应用的持续推广,这条高速公路将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