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复杂,坡陡弯急,气候多变,对电动重卡的性能与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动重卡在西南地区如何实现强链补链,更是行业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近日,由电车资源/绿色重卡主办、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协办的“绿擎西南•链动山海 ——2025中国西南新能源重卡物流创新大会”在贵州隆重举行。
在大会的主题演讲之后,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重卡产品线总经理许静波,眸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宇鹏,云南中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龙,湖南铁公基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弘毅,超级运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曹二虎,海通恒运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出行能源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宋磊刚等六位新能源重卡生态链专家参加了由詹华彦担任主持人,以“新能源重卡强链补链发展路径”为主题的“绿擎西南•链动山海 ——2025中国西南新能源重卡物流创新大会”·对话沙龙。
沙龙围绕西南山地重卡场景痛点、运力稳定、技术赋能、风险规避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山地场景破题:产品适配与运力布局的实践探索
西南地区属山地地形,道路复杂,对新能源重卡的产品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
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重卡产品线总经理许静波分享了贵州重卡在当地实际场景运营中的产品创新。他表示,贵州山高坡陡、弯急雨多,传统新能源重卡的电池容量与电机功率难以满足需求。贵州瑞骐率先引入搭载350kWh电量与510kW大功率电机电动重卡,相比此前行业主流的配置,动力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在电煤运输场景做了全流程测试,从煤矿开采到电厂运输的全链路中,电耗控制在一度电一公里,这个数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许静波强调,得益于贵州省能源系统的支持,企业已在当地电煤场景完成规模化应用,产品动力性获得众多客户认可。
而这背后,是对西南山地场景需求的精准洞察—— 只有让运力企业切实感受到降本增效,新能源重卡才能真正扎根市场。
如果说许静波代表了“造车方”的实践,那么云南中闽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龙,则从“用车方”的角度,展现了西南运力网络的布局成果。
自2022年在云南起步,云南中闽物流已拥有400多台新能源重卡及工程机械,自建20余个充换电站,以曲靖为中心形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能源补能与运力运营网络。
对于行业内“小车队容易活,大车队也容易活”的观点,李小龙结合市场现状给出了深刻解读。
他认为,受市场运价低迷影响,夹在散户与大车队之间的中小车队(20-30 台规模)生存空间正被压缩:散户凭借“自己开车、强客户关系”的优势,在西南补能网络完善、大电量车型普及的背景下,更换新能源重卡的门槛降低;大车队(50 台以上)则能凭借规模化优势,与甲方深度绑定——“投标时甲方要看行车证,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反观中小车队,既无规模竞争力,服务精细度又不及散户,且易受单一业务波动影响,未来需通过精细化管理与规模化升级寻求突破。
稳定运力的核心逻辑:从合作模式到金融保障
运力是物流企业的生命线,如何获取稳定且盈利的年运力,成为沙龙讨论的焦点。
湖南铁公基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弘毅,结合自身“交过的学费”,提出了“与货主方合资,让货主方控股”的独特运营模式。
“2023年山西项目,因货主方未控股,最终结果很不乐观。”苏弘毅坦言,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地方资源与业务确定性的重要性。如今,铁公基的逻辑是“全国找项目,每个项目参股30%左右,让货主方占70% 股份”:货主方负责解决业务资源与地方关系,铁公基则发挥供应链整合、充电桩布局、金融资源对接等优势。“货运本质是‘地头蛇’生意,我们需要地方灵活性,更需要确定性业务。”
苏弘毅透露,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持有一万台电动重卡,短期通过每个项目盈利夯实基础,中长期则计划联合合作方走向资本市场。这一逻辑恰如《孙子兵法》中的 “以正合,以奇胜”——“正”是通过合资模式帮货主方指数级降本,把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利润让渡给货主;“奇” 则是等待资本市场机遇,通过股权整合实现共赢。
超级运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曹二虎则从“价值+机制+选择”三个维度,解读稳定运力的获取路径。
曹二虎认为,首先要为客户提供“省钱+省心”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稳定运力的底层支撑 ——“只省钱不省心,业务做不长久;不省钱不省心,根本没人合作”。其次,在商业机制上,超级运力创新要求甲方预付保证金与运费,大幅降低甲方违约风险。“虽然我们是乙方,但这种模式能保障双方利益,大部分匹配的客户都能接受。”
在客户选择上,曹二虎强调“优选业务稳定的合作伙伴”。“如果客户日均需要80-120台车,我们最多签50台,避免因客户业务波动影响自身运力。”此外,超级运力也通过合资布局,但更倾向于控股轻资产的业务公司,解决当地资源与客户维护问题,重资产的运力运营则保留在企业本体,实现“轻资产拓市场,重资产保运营”的平衡。
作为金融机构代表,海通恒运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出行能源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宋磊刚从资金端给出了稳定运力的保障方案。
宋磊刚提出,金融机构评估项目时,会重点关注“经济性、可持续性、实物资产可靠性”三大维度:经济性需通过AI智慧运营、TCO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降本;可持续性要求业务与结算长期稳定,匹配融资租赁3~4年的长周期负债;实物资产可靠性则关乎车辆、充电桩的出勤率与效率。
宋磊刚透露,针对西南市场,海通恒运已推出适配方案:在贵州电煤场景提供低首付、长周期金融支持;与主机厂探索残值回购合作,形成“厂商+金融”共同体;联动“国企持有资产+民企运营”,兼顾资源与灵活性。“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金融工具,助力西南电动重卡产业落地。”
关于在AI赋能电动重卡,推动电动重卡智能化降本方面。眸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宇鹏认为,物流行业的核心痛点是“合同履约能力差”——即便签订五年长约,甲方也可能因成本下降要求调价,甚至更换服务商。
“要解决这个问题,物流企业不能只做‘外部运输单元’,而要成为甲方的‘生产单元’。” 黄宇鹏举例,通过为甲方提供车辆选型(大电量/小电量、有无无人驾驶)、补能配套规划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掌握资产配置主动权,进而提升合同履约的稳定性。
小结
大咖们针对西南地区的电动重卡运营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的“人—车—货—运—金”等方面深入剖析,精准把脉,提供了多项在西南地区高效运营电动重卡的方案,为电动重卡在西南地区的扩大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关于西南地区如何更好地运营电动重卡,未来该如何协同发展,如何应对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请关注绿色重卡下篇内容。
(文/ 电车资源 赞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