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重卡高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攀升,重卡新能源化不可逆转。与新能源高度切合的智能化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
作为物流运输行业的主力军,重卡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不仅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方法,更是中国重卡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电动重卡智能化已从概念走向现实,逐步构建起覆盖自动驾驶、车联网、新能源动力和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完整生态体系。
政策推动重卡智能化转型发展
重卡的电动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商用车智能化升级,构建“车-路-云”协同的智慧交通体系。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3.5%左右。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创新发展。加快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开展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双碳”政策驱动着物流运输行业向环保、高效发展,重卡作为公路货运的主力军,要实现降本增效,其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电动重卡智能化应用场景
为实现降本增效,智能化电动重卡在多个场景加速推广应用,从封闭场景或半封闭场景向更复杂的开放道路场景延伸、拓展。
据绿色重卡了解,目前电动重卡智能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应用场景:
一 港口短倒运输场景:港口内倒运输因其运输路线是点到点的固定路线,又是低速高重复性运输,且具备封闭性特点,成为智能电动重卡率先应用的“示范区”。
如在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等大型港口已投入大量电动集卡,配合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集装箱的高效转运。
二 矿山运输场景:由于矿区道路条件复杂且运输路线固定,电动矿卡配合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的部分矿区,实现了无人矿卡批量运营,有效提升了矿区的运输效率,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三 高速干线运输场景:高速公路是重卡运输的核心场景,2024年,交通运输部启动“智慧高速”试点,允许L3级智能重卡在指定路段开展编队行驶。在部分封闭的干线区域,实现L4级智能重卡试点运输。
四 城际运输与城市配送领域:城际运输与干线运输有相通之处,可实行智能电动重卡跨城运输。在城配领域,更多的是物流车运营,也有部分电动重卡在应用。
电动重卡智能化技术正在全面提升,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应用的场景也在持续丰富,电动重卡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实现降本增效。
电动重卡智能化发展现状
重卡电动化加速,智能技术在电动重卡上更容易融合发展。
DeepWay深向是国内首家正向研发智能新能源重卡的新势力重卡车企,其发布的首款车型——深向星辰,就应用了大量的智能化技术,如:前向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自动紧急制动(AEB)、自适应巡航控制(ACC)、集成式巡航辅助(ICA)、智能变道辅助(PLC)、智能节能控制(IEC)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据了解,DeepWay・深向星辰,在高速ODD范围内,软硬件已达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实际使用时,用户端还需严格遵循国家法规要求)。
紧接着新能源重卡车企加速智能化,推动了电动重卡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等传统商用车巨头纷纷布局电动化和智能化产品线,并与图森未来、嬴彻科技、小马智行等科技新势力加深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化技术落地,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电动重卡智能化发展挑战与机遇
电动重卡智能化应用场景增多,但实际应用的数量并不多,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首先,全自动驾驶技术并为取得突破进展,在复杂路况下的感知与决策可靠性、长距离自动驾驶的能耗控制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其次,现行交通法规对无人驾驶电动重卡的权责界定尚不清晰。
其三,自动驾驶系统与新能源硬件的初期投入较高,中小物流企业接受度有限。如今运价持续低迷,降本增效成为众多物流企业的当务之急,购置并应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电动重卡并非物流企业的首选。
由于中国电动重卡智能化面临着较多困难,笔者认为,中国电动重卡智能化在技术路线方面,将从“单点突破”转向“全栈自研”方向发展;在商业模式方面,将从“整车销售”转向“服务订阅”模式发展;产业生态方面,将从“封闭竞争”转向“开放共生”,生态企业协同发展。
(文/ 电车资源 赞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