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新能源重卡市场爆发,截至2025年5月底,新能源重卡保有量超22万辆。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新能源重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今年1-5月,新能源重卡销售61607辆,同比增长193.53%,其中电动重卡销售60242辆,占比97.78%,是新能源重卡市场的绝对主力车型。
电动重卡销量增长,在更多的场景中扩大运营,其运营商队伍也不断扩大。由于运价的不断下跌,电动重卡运营商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
车辆规模较大的电动重卡运营企业凭借规模效应、技术积累和资本优势加速扩张,而车辆规模较小的电动重卡运营商则面临成本压力、盈利困境和市场竞争的多重挑战。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运营商的生存法则正在重塑。
运价持续下跌 小规模电动重卡运营商存在亏损风险
近年来,在短倒运输领域,吨公里运价持续下跌。据绿色重卡调研,作为全国第一批规模化应用电动重卡的河北唐山,其短倒运输领域运价从2021年的超100元,降至如今的30元以内,运价已经是“五折”再“五折”。
在贵州省内,铁路运价在今年(截至今年6月底)再次打“八折”(下跌20%),降至0.12元/吨公里左右。
据绿色重卡了解,今年,国内短倒运输领域吨公里运价继续走低,在0.2元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已经低至0.15元。
低迷的运价,整个短倒运输领域的运营商运输收入下降。如何实现降本增效成为物流运输企业的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电动重卡的运营成本相比油车是较低的,从TCO来看,在5年的运营时间段,电动重卡的TCO相比油车更低。为实现降本增效,大量的物流运输企业开始运营电动重卡。
运营电动重卡并非是单纯的购置车辆,就可以运营车辆了。电动重卡是一个生态,需要补能网络协同发展,这就涉及到补能投资建设。
在补能网络完善的场景中,在5年的稳定运营中,电动重卡的TCO成本是低于传统燃油重卡。但当电动重卡运营车队规模较小时,其运输收入也相当较少,流动的资金也相当较少,其利润也相对更少。
由于电动重卡的购置成本较高,绝大部分的电动重卡运营商是贷款购车。当运输处于淡季或者运费结算账期稍有延期(2个月以上),小规模的电动重卡运营商由于资金相对薄弱,存在无法及时偿还车辆贷款甚至无法及时发放司机工资(电动重卡司机大部分是职业司机)等情况,更严重将出现亏损、因资金链断裂而退市等。
资源整合 电动重卡运营商向大规模发展
运营车辆数量较少的电动重卡运营商资金链相对较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在运价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提升收益,规模化运营电动重卡成为发展趋势。
小规模电动重卡运营商基本是依赖运费收入,电动重卡存在“亏吨”情况,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资金链也相对薄弱,易发生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
运营车辆较多的电动重卡运营商(运营车辆数量超50辆),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车辆购置成本。
由于运营的车辆较多,可以自己投建重卡充换电站,形成“车+电+站”的闭环生态,解决补能问题,并降低补能成本(补能管理费收益)。
规模化的电动重卡运营商也更受金融机构青睐。有金融机构资深人士告诉绿色重卡,由于大电动重卡运营商管理的车辆更多,其对运营的调度能力更强,可根据货物运输量,合理调配车辆,提升运营效率;大运营商与货主的议价空间更大,运营收入较高,相对资金实力更强。为控制资金风险,也为了完成放款任务,其更愿意服务运营规模较大的电动重卡运营商。
在购置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下,大电动重卡运营商通过资源整合,向更大的规模发展。
小结
随着重卡电动化加速,越来越多的场景应用电动重卡,市场的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部分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电动重卡运营商,在运价持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中,盈利困难,可能退出市场。
部分规模较大的电动重卡运营商,通过融资、租赁以及生态运营等方式,将加速扩张发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出现运营车辆超1000辆,甚至上10000辆规模的电动重卡运营商。
(文/ 电车资源 赞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