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超充技术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受关注的补能革新,其核心在于通过超高功率充电实现“充电速度比肩加油”的体验。对于新能源重卡来说,如果能将充电速度提升至与加油速度无异,补能效率的提高变相解决了用户对于新能源重卡的续航里程焦虑和运输时效性提升两大关键问题。
但对于运营商和驾驶员这类实际购车和使用者而言,从车企端传出的兆瓦超充这一宣传名词一直模糊不清:什么样的充电速度是兆瓦超充?兆瓦超充有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兆瓦超充产品能不能改变目前新能源重卡干线运输现状?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本期文章将会就兆瓦超充这一技术和发展进行浅析。
除了兆瓦超充,还应该关心这些
从字面意义上解析,兆瓦超充即为让新能源车辆在充电时达到1000kW以上功率的技术。但在实际产品端上,重卡兆瓦超充与乘用车兆瓦超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不可混淆为一谈。在乘用车领域,其新能源车型多数采用100度以内的电池包,因此采用兆瓦超充的车型才会宣传充电速度突破性进展,达到媲美燃油车型的补能速度;而在重卡领域,新能源重卡多数采用400度以上的电池包,如果按照乘用车的兆瓦超充定义进行计算,更大的电池包却用相同概念宣传,其充电速度自然不可能做到“油电同速”。
除了兆瓦超充展现的数字,笔者认为用户还应该关心两部分内容:电池峰值充电倍率、电池15-95%区间充电速度。
首先是电池充电倍率(C)方面,倍率大小决定了其充电速度,如1C表示电池在理想工况下可以在1小时的时间充满,这是乘用车与新能源重卡最大的差异点:同样是超充,乘用车的电池需要承受10C以上的峰值功率充入,重卡只能做到0.5-2C峰值倍率。
而电池15-95%充电区间对比此前厂家普遍宣传的30-80%充电区间工况,多了两大场景——低电量充电预热与涓流充电阶段。由于受到上述阶段和外界因素影响(如天气,电网设施等),电池的充电速度曲线呈现非线性表现,因此车企通常会更加愿意展示其高效率充电区间,即30-80%充电区间工况。
但从产品的实际使用角度而言,新能源重卡,特别是大电量的新能源重卡经常会经历电池“满充满放”的情况,此时评价更为整体全面的15-95%充电区间速度可以帮助用户在车辆运营和效率上实现更准确的估算:
例如,一台搭载400度电池包的新能源牵引车,其峰值充电功率通常只能达到1C水平,叠加非线性的充电曲线,从10%以下的电量补至满电往往需要花费1-2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但当其采用2C或更高倍率的电池时,充电时间可缩短至30分钟内,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同时在15-95%充电区间优化后,使得新能源重卡在低电量与涓流充电阶段也能保持较高速度,进一步缩小与燃油车型的补能差距。
因此,当用户想要购买带有兆瓦超充技术的新能源重卡时,不仅仅只是流于车企宣传的纸面参数,还需要综合考虑电池峰值充电倍率与15-95%充电区间速度,以确保在实际运营中能够实现高效补能,提升运营效率。
兆瓦超充突破电动重卡干线运输困境
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在短倒运输领域表现出色。据绿色重卡调研,市场上绝大部分新能源重卡是应用在单趟行驶里程不超过300公里的短倒运输领域,极少部分车辆在固定的中长途(单趟运输距离超过300-500公里)进行干线运输线路运营。对于新能源重卡而言,在短倒场景中的补能时间与场景都相对固定,且多数为根据货物重量或行驶里程进行运输费用结算;在长距离的计划物流运输中,时效性显得更为重要。
过往的新能源重卡产品,往往会因为续航不足(满载单次纯电续航无法突破300公里),补能效率低(单次充电时间需要1小时以上或更久)导致无法受到干线运输的青睐。因此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等电池厂商提出600度、800度甚至1000度的长续航电池包解决续航问题后,新能源重卡在长距离强时效的补能速度问题,自然需要兆瓦超充这类有着突破性的技术进行破局。而在此前,电车商道收录了部分车企高管与行业专家对于干线运输上如何布局新能源重卡的看法,其根源在于两点——时效性,降本。
在时效性方面,兆瓦超充可以将补能时间压缩到30分钟左右,即在载货卡车连续驾驶4小时后强制休息20分钟的窗口期进行补能衔接。但兆瓦超充站目前在高速干线中尚属于稀缺资源,并且兆瓦超充桩往往会收取更贵的充电服务费,这是由于目前的电网不能完整承接兆瓦超充站带来的电压波动,导致目前主流的兆瓦超充站往往需要额外搭配光伏和储能设施,“少站贵电”的情况正是目前兆瓦超充概念火热,但鲜有大规模落地运用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兆瓦超充必然会助力新能源重卡叩开干线运输领域大门,届时新能源重卡在干线运输中将会得到更大规模的运用,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
而针对兆瓦超充站在高速干线中的运用,绿色重卡在此提出一项建议:在政策扶持和主机厂、配套厂一起共建兆瓦超充标准的情况下,将兆瓦超充站设计为类似加油站的穿梭式布局,而非目前普通充电站的车位式布局。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高速充电时司机进退挪车的时间,并且也能提高充电场站的翻桩效率,令充电站运营方能更快回本。
目前充电场站多采用车位式布局
结语
兆瓦超充技术的运用,是新能源重卡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当补能速度开始加快时,看不见的时间成本会逐渐转化为金钱,有着兆瓦超充技术加持的新能源重卡,才能在干线物流运输上有着与传统燃油重卡和氢能重卡一较高下的竞争力。
您如何看待兆瓦超充对于未来新能源重卡的发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或许你的观点能为行业带来新的启示,共同见证新能源重卡的光明未来!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