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电车资源发布了132度电版飞碟EW7系列的测评视频后,有粉丝朋友在评论区指出,测试时充电桩显示的充进去的电量达到了134度,已经超过了电池包本身的电量,甚至指出我们的测评造假;而同期发布的明窗车型的三车对比视频的评论区下面,也出现这种声音,还有粉丝朋友笑称充电桩也来八两秤。
(132kWh飞碟EW7充电表现)
(网友笑称三车对比充电桩八两秤)
为了回应上述质疑,我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展开来讲一讲,顺便也给大家做一个小的科普。
充电桩输出电量与电池实际充入电量有差异?正常!
实际上,如上图评论回复所言,任何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会出现电能损耗,哪怕你最常接触的手机,在充电的时候都会有电能的损耗,其中一部分被用于电池的散热和加热,以保持充电环境的稳定,一部分用于抵御线缆中的电阻。
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其实最大的损耗不是来自车本身,而是来自充电桩。
一个完整的充电流程(快充),是充电站或者充电桩将国家电网的交流电,转化为充到电池内的直流电,这一步就会导致大量的电损,这个过程通常会有5-15%的损耗,这就非常惊人了。
而从充电桩到动力电池,桩内部的元器件、连接的线束,都会造成损耗,哪怕到了动力电池,电池本身的发热、BMS等等都会造成能量的流失。
所以,无论是什么车充电,都会出现电损,整个算下来,从桩到车,整个能量的损耗一般会在10%左右,而且这个损耗的大头,还不是车企能控制的,在于充电站。
把我们在2024年测试过的其中几款车型的几次充电数据给大家展示一下,或许大家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普遍性。
每年最多要多花近5000电费 用户怎么说?
充电直接关系到用车成本。如果以10%的电损来看,每年的用车成本其实是不少的。
如果以10%损耗来计算,一台41.86度电的面包车,一年工作300天,一天一充,平均一度电花费一元钱,那么一年会多充超1200度电,超过1200元。而如果来到电量更大的轻卡,120度电的车型,一年会多充1200度电,约多花费3600元。
而对于很多跑得比较好的用户来说,一天一充是基本操作,要想多赚,就要多跑,充的电也就越多,除非守着谷价电,不然成本还会更高。每年多出几千块钱的电损,对于当下的行情来说,其实不是小数目。
对此,电车君在充电时也与不少卡友聊到过这个问题,大部分师傅表示其实不太注意到,大多数时间都是充到够用,也不会充满,毕竟电费比油费来说还是相对较便宜的。另外,师傅们也向电车君表示,他们更在意的是充电时间和续航,如果能够提高充电效率,他们也能接受。
海狮车主林师傅表示,自己曾经从事的是车辆仪表检测行业,所以对于充电会损失部分电量表示清楚,具体也不在意这个损耗比。驾驶瑞驰EC35II的王师傅表示,“能耗多多少嘛,反正便宜。”当然,这里的便宜对比的还是油车。
从师傅们的说法来看,以40-50度电为配置的VAN系和微小卡车型因为其电量小,所以感知并不明显,即便从10%充至99%,整体差值也就不到10度电。而以大电量的轻卡车型,尤其是当下电量突破120度电的车型,被注意到的可能性更高,以近期测试过的飞碟EW7和比亚迪T5EV两款车为例,从10%充至跳枪的情况下,充入电量已经超过其本身电池的容量了。在当下大电量轻卡越来越多的趋势下,这一问题或许会有更多的车主留意到。
结语
实际上充电桩损耗电量与相当多的环节存在关系,跟气温、线束粗细、长度、电池散热和充电桩功率等因素都有关系,同时快充也比慢充损耗更高。但一般而言,当下符合法规的充电桩实际损耗比是处于正常范围内,但随着时间和使用强度,不排除后续损耗比会增加。DEEP SEEK搜索表示,充电桩显示的是电表计量电量(包含损耗),若差异持续异常(如超过20%),建议检查充电设备或联系售后检测电池健康状态。
那么大家对于充电损耗有看法吗?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一下,推荐一下优质站点。
另外,师傅们也可以留意下自己常去站点充电损耗的比例,进而选到一个合适站点和合适时间,所谓滴水成河,小钱也会攒成大钱。
最后,也希望充电技术能够不断进步,将电损尽量降低,让咱们广大卡友的成本能够更低。毕竟,现在这行情。。。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