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理论上的能量密度仅为390Wh/kg,而且在实际中由于集流体等非活性物质的存在,远远无法达到这一指标。
2019-11-06 电动汽车 电池能量密度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电解质混合物和一种简单的添加剂,可以增加硅负极的表面和整体稳定性,有望应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
2019-10-23 电解质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热等离子体制备硅纳米线负极材料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每小时公斤级量产,且制备的电池容量和寿命都达到较高标准。
2019-09-28 正极材料在当前锂离子电池体系下,依靠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和电解液的组合将在3-5年内达到性能极限(能量密度上限为350Wh/Kg),但仍无法彻底满足动力电池对安全性、能量密度与成本的要求。
2019-09-14 固态电池 电池企业锂金属负极具有超高的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极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 V)和较低的质量密度,因而被视作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电电池(>500 Wh/Kg)的终极负极材料。
2019-06-14 锂金属 负极锂离子电池是当今电池世界的霸主,随着对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金属锂负极成为大势所趋,而金属锂负极进一步增加了电池安全风险。解决电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务,就这样落到了全固态锂电池的肩上。
2019-06-03 固态电池 发展锂离子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二次充电,属于一种二次可充电电池,主要工作原理为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反复移动,无论电池的形状如何,其主要组成部分都为电解液、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
2019-05-31 锂离子电池 正负极材料主要从电解质和电极的高温稳定性方面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热不稳定性产生原因及其机制,阐明了现有商用锂离子电池体系在高温时的不足,提出开发高温电解质、正负极修饰以及外部电池管理等来设计高安全型锂离子电池。
2019-05-30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多种构成,且部分材料和工艺均为多孔结构,外加不可避免的副反应产气,都决定了开展对约束压力对动力电池尤其是软包电池电化学等性能影响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2019-05-21 锂离子电池 电池设计思路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
2019-05-15 锂离子电池 工作原理方形锂电池,主要组成部件包括:顶盖,壳体,正极板、负极板、隔膜组成的叠片或者卷绕,绝缘件,安全组件等。其中,红圈中的两个是安全结构,NSD针刺安全装置;OSD过充保护装置。
2019-05-06 方形锂电池 问题提到Al2O3,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想到目前常用的隔膜表面涂覆有Al2O3用以提高隔膜的热收缩性,进而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2019-04-16 动力电池 安全性能为了解决石墨负极动力学条件差的问题,近日韩国汉阳大学的Dae Sik Kim(第一作者)和Hansu Kim(通讯作者)等人通过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形Al2O3的方法显著提升了石墨材料的快充能力。
2019-03-22 快充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