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无人配送车驶入发展快车道,谁能靠生态博弈笑到最后?

  • 原创
  • 2025-08-26 18:38
  • 来源:电车资源 陈悦琳

摘要:在这场万亿局中,我们很可能看不到唯一的“独角兽”,但一定会见证多个“场景之王”的崛起。

当硬件成本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当路权开放城市突破100个,无人配送车的竞争已从技术验证进入生态博弈阶段。

这一点,从2025年头部企业密集的融资动态中可见一斑: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九识智能获1亿美元B3轮融资,白犀牛也在近期迎来今年第二轮亿元级融资。

高额资金涌入的背后,是行业正集体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竞争”,每位参与者都在加速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万辆俱乐部入场券,怎么拿?

规模是无人配送车行业的第一道门槛。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而到2025年,这个数字还在上升,以至于今年被预示为“万台交付元年”。

新石器采用“全场景覆盖+快速扩张”策略。其X3(短途接驳)、X6(中短途城配)、X12(干线物流)三款无人物流车,覆盖快递、零售等多场景,借助合作伙伴顺丰、中通等物流巨头的网络快速铺量。7500台的部署量让其暂时领先。

九识选择“深度细分+精品路线”。通过Z2(窄巷场景)、Z8(工业物流)、E6(末端散件物流)等产品,深耕特定场景。虽然目前公布的总量暂为5000台,但其FSD订阅模式带来了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单客户价值。

20250826183642525591918.jpg

白犀牛则走“场景聚焦+稳健扩张”路径。依托顺丰连续三轮投资,深度聚焦“网点到驿站”的末端配送场景,当前活跃车辆约千台级别,但获得了明显的降本效果(30%~50%),在细分领域建立优势。

生态博弈的三张王牌

白犀牛创始人朱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可控范围内,如何让车跑得更安全才是真正的挑战。当前,无人物流车头部玩家不约而同选择“轻图/无图+少激光雷达”方案。当硬件差异缩小,生态能力成为竞争核心。

路权争夺是生态扩张的基础。据当前企业公开数据统计,新石器已获超250个城市和地区的公开道路运营资质,并深度参与部委与城市法规制定;九识在29个省份获得上路资质,覆盖200余个城市,并推出“路权回收政策”,降低用户风险;白犀牛获得103座城市路权,依托顺丰的网络加速扩展。

服务网络决定用户体验。九识与天猫养车合作,建立“云脑——枢纽——终端”三级服务体系;新石器与途虎养车联手,搭建“管家式服务”体系;白犀牛则借助顺丰的物流网络提供维保服务。

20250826183708362727026.jpg

数据闭环构建长期壁垒。九识通过FSD订阅模式获取高质量数据;新石器通过规模运营积累场景数据;白犀牛则通过顺丰体系获得真实的业务数据流。数据积累速度将决定算法优化效率,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万亿市场谁是最后赢家?

无人配送车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多种模式共存。

招商证券测算显示,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约为4680亿元;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其市场空间在5460亿元到7280亿元之间——这几乎是一个容得下所有玩家、却又充满诱惑的超级战场。

20250826183740994913700.png

尽管目前各家企业战略路径迥异,但都已围绕自身优势构建起差异化的护城河。然而一个确定的趋势正在显现:硬件利润正持续收缩,逐渐摊薄至5%以下,而软件与服务的价值贡献率突破80%——长远来看,行业正走向“硬件标准化+软件生态化”的新阶段。

政策环境仍是最大变数。目前全国超100个城市已开放无人物流车路权试点,交通运输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即将出台,预计会重点支持自动驾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一旦路权、法规、保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整个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与爆发。

所以,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也许问题的关键不在简单的车辆交付量比拼,而在于能否最早跑通“数据——算法——场景——政策”的闭环生态。在这场万亿局中,我们很可能看不到唯一的“独角兽”,但一定会见证多个“场景之王”的崛起。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 500

电车资源2025年活动排期
相关车型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闭
东风俊风纯电动物流车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