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用户对车辆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
本次“NEVC2025第十届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挑战赛”通过主观评价问卷,收集了140份评价官对多款参赛车型的详细反馈,结合最终获奖情况,可清晰反映出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车辆设计、舒适性、安全性、操控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
参与评价的评价官由新能源物流车运营商、金牌司机、行业媒体组成,合计19人。参与评价的车型由纯电面系(9款)、微小卡(4款)、新能源轻卡(6款)构成,合计19台。
以下按分组对车型表现进行梳理,并从用户需求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01 面系:大拿V1坐拥三项大奖“赢麻了”
从整体数据来看,用户对参赛车型的平均打分达到了8.9分,这表明当前新能源商用车整体上已经获得了用户的认可。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各个细分维度的评价时,便能发现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组别、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用户,对车辆的需求侧重点各不相同,这也为车企的产品差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大面组中,用户对空间和驾驶体验的关注尤为突出。获得“最佳安全性奖”的远程星享V7E在制动踏板力的大小和主驾视野上获得高分,反映出用户对车辆结构合理性、制动调节精准度的认可。同样获得该奖项的长安凯程V919则在后视镜角度和面积合理性、车辆回正反应上表现突出。
而荣获“最佳舒适奖”的鑫源E3LP则在座椅舒适性、腿部空间、静谧性等方面表现均衡,这说明在物流运输等长时间驾驶场景中,驾乘舒适性已成为用户的核心需求之一。
获“最佳设计奖”的金琥M9,用户对其驾驶室宽度、底盘布局、车辆协调性打分均接近9分,显示用户对视觉美感和工艺品质的追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揽“最佳设计奖”“最佳操控性奖”“最佳舒适奖”三项大奖的大拿V1长轴版,其在内外饰设计和操控性能上的全面优势,显示出用户对车辆“内外兼修”的品质追求正在不断提升。
主观评价官对部分VAN车型提出了宝贵改进意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优化车辆过颠簸路段的稳定性和电机噪音控制、外观造型和中控台设计要提升视觉现代感与人机交互体验。
02 卡系各显神通,远程安全/瑞驰操控/大拿舒适
小卡组的用户需求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实用性与性能的平衡成为关键。
远程星智F3E依旧在制动安全性方面的优异表现,折射出用户对车辆可靠性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城市配送等频繁启停的场景中,制动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开瑞小卡K7斩获“最佳舒适性奖”,也表明即使是工具属性更强的车型,除了皮实耐用的优势,用户也对基础舒适性有着明确的要求。获得“最佳操控性奖”的瑞驰C5增程,用户在加速平顺性和转向响应上打出高分,说明用户对动力输出的流畅性有明确需求。
参赛车型中,主观评价官也对个别操控性和舒适性表现中等的车型,给出“提升加速响应与转向精准度”的建议。
轻卡组作为承担中长途运输任务的主力,用户对动力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更为严格。
大拿T1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的双重获奖,陕汽智云天行版2.0在操控性上的突出表现,都印证了用户对车辆综合性能的期待。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轻卡T5DM,在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这说明当前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精益求精”的阶段,任何细节的改进都可能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轻卡车型在操控性项目得分偏低,主要原因是匀速直线行驶稳定性与底盘调校、加速的平顺性与用户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透过这些具体的评价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用户早已不再满足于高度同质化的核心三电性能参数的比对,开始越来越注重外观美感、驾驶室布局的人性化、中控操作的便捷性等实用细节。而除了传统的座椅调节、腿部空间等硬性指标,车辆在颠簸路段的稳定性和噪音控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安全性和操控性作为商用车的基础要求,从制动踏板力到转向的精准度,都成为用户评判车辆优劣的重要标准。
03 结语
这些用户需求的背后,反映的是商用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随着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司机群体年轻化的趋势,用户对车辆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运输工具”转向“工作伙伴”。这种需求变化正在推动商用车产品向更人性化、更专业化、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车企而言,这次主观评价数据提供了宝贵的产品优化方向。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使用场景进行精准的产品定位,如城配市场中,车辆应侧重操控灵活性和启停舒适性;城际运输上,车辆需强调长途驾驶舒适性和能耗经济性。
更关键的是,车企需要认识到,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真正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