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于6月23日发布倡议,直指当前汽车返利政策三大核心问题:
1.返利政策模糊复杂:42个品牌调研显示,返利分为固定(月度/年度)与非固定(促销补贴)两类,后者标准模糊、计算混乱,经销商难以预估实际收益。
2.兑现账期差异悬殊:固定返利中,17个品牌账期≤30天,但12个品牌需90天,4个品牌长达180天;非固定返利中,部分品牌甚至未设置返利或需等待180天。
3.返利使用严重受限:仅9个品牌以现金形式返还且允许自由支配,25个品牌强制要求返利用于购车或配件,变相捆绑经销商资金。
商会强调,80%主销车型存在价格倒挂(倒挂幅度超20%),若返利延迟兑现,经销商需额外垫付巨额资金,加剧经营风险。
当前汽车行业深陷“内卷式竞争”,价格战导致经销商新车销售毛利跌至-17.7%(2024年数据),84.4%经销商面临价格倒挂,60.4%倒挂幅度超15%。尽管广汽、宝马等车企近期承诺“60天内支付返利”,但商会认为此举仅是治标,呼吁所有品牌将账期压缩至30天内,并以现金形式返还。少数品牌如林肯(20天到账)、一汽丰田(次日返款)已率先优化账期,但多数经销商因厂商话语权弱势“不敢发声”。商会提出根治路径:车企需同步简化返利政策、取消使用限制,并与经销商构建“休戚与共的合作生态”,从源头破解压库与价格倒挂困局。
商会此次倡议,折射出汽车行业从“产销博弈”转向“共生共赢”的迫切需求。返利乱象本质是厂商关系失衡的缩影——车企通过复杂返利捆绑经销商冲量,而价格倒挂迫使经销商“赔本赚返利”,形成恶性循环。缩短账期仅是第一步,更深层变革需打破“品牌专营”壁垒,推动多品牌集成门店降低渠道成本,并通过动态淘汰机制优化行业结构。若车企能借返利透明化重构信任链条,或将激活渠道活力,为中国汽车市场“去内卷化”提供破局样本。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