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以质为先!”——9月24日,由电车资源主办,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2024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在重庆隆重举行。来自物流车/重卡主机厂、零部件企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企业的技术专家,围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新需求、正向开发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分享最新的技术成果、创新理念和成功案例。
在全球向低碳化、高效化迈进的浪潮中,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作为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三一重工如何布局智能电动化,驱动行业变革?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车通用院副院长黄桂恒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主题为《工程车辆的智能电动化布局》的演讲。他指出,三一重工将继续秉持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的战略,不仅致力于引领工程车辆的电动化进程,更将通过智能技术赋能,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的作业解决方案。专用车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定制化普遍,单个智能设备的价值是有限的,多设备协同作业智能解决方案才能产生超额价值。在智能化方面,专用车更要做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舒适。目前在有限场景下,以无人运输为目标,开发L4级无人驾驶自卸车,能满足无人驾驶园区运输、矿区运输等场景需求。
以下为黄桂恒先生演讲内容,电车资源编辑整理。
三一低碳化情况
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汽车方面,到2025年,纯电动占比20%,混合动力30%,纯燃油车50%;到2035年,纯电动占比约50%(含氢燃料3%),混合动力50%,纯燃油车全面退出;到2050年,纯电动占比80%,氢燃料20%,混动作为纯燃油的替代技术也完全退出。低碳化是未来大势所趋。
为了实现低碳化发展,三一做了“三横八纵”的新能源技术布局,即纯电、混动、氢燃料三种技术路线,电驱、电控、电池、热管理、换电和充电的能源模块、智能化、线控技术以及工程机械的作业电动化等八个方面。
三一根据多种复杂的应用场景,推进设备全面低碳化战略,推出了电动搅拌车、电动自卸车、电动牵引车等。
专用车智能底盘需求
专用车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定制化普遍,根据业务规划目前可以分类为八大应用场景:矿区、坑口重载,城建渣土复合,公路砂石重载,公路煤炭标载,港口、钢厂重载,城建渣土标载,公路砂石复合,建筑垃圾轻载。
为满足市场需求,三一专用车智能化做到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舒适,研发出专用车智能化底盘。除此之外,实现多装备协同作业及调度需求,成为综合解决方案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一专用车智能化底盘聚焦于有限场景下无人运输为目标,开发L4级无人驾驶自卸车,其满足无人驾驶园区运输、矿区运输等场景。无人驾驶自卸车最高车速达35km/h,可实现自动避障、自动泊车、自适应跟驰、自动卸料、V2X车挖协同等自动驾驶和自动作业功能。
相对于乘用车面向用户的智能化,商用车的智能化面向的是场景和业务。单个智能设备的价值是有限的,多设备协同作业智能解决方案才能产生超额价值,三一的智能解决方案已经在智慧港口、智慧矿山、智慧商砼以及智慧施工四大场景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轮式专用车的智能底盘开发
三一专用车智能底盘主要包含自主集成电驱桥、高密度一体化电池、域控制器及线控底盘技术开发及应用。
三一智能底盘通过与上装的解耦设计,实现不同车型的演变,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整体实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如今已经开发出了无人自卸车、无人集卡、有人自卸车等。
三一智能底盘采用高速智能域集中的电子电气架构,可使整车故障率下降30%,100M高带宽,SoC硬件和MCU冗余;算力>50Tops,座舱/车控跨域控制、智能配电、车载以太网及高效OTA。
电动车线控驱动系统构型,主要有中央驱动(中央电机驱动、集成电驱桥)、分布式驱动(轮边电机、轮毂电机)。总体方向上,由中央驱动向分布式驱动发展。中央电机驱动方式是目前主流,集成电驱桥正在开发和试用阶段,先在公路运输场景搭载。
关于商用车智能底盘包括重卡的领域发展,黄桂恒在会上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与建议:基于场景,特种车智能底盘需要基于综合解决方案开发;加强合作,与各行业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技术研发和应用;全球化布局,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全球市场;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拓展业务领域,如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线,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
(文/ 电车资源 赞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电车资源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电车资源)及作者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