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砂石骨料、市政工程建设领域批量应用新能源重卡运输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自卸车凭借“零排放”和低噪音的双重优势,为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结构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新能源自卸车(简称自卸车,含自卸式垃圾车,下同)已成为新能源重卡的第二大细分市场,应用规模不断扩大。那么,在7月,新能源自卸车的销量情况表现如何?请看绿色重卡为您带来的数据分析。
【按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和挂车分类》标准,以N3为车型分类标准,符合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规定,本文新能源重卡仅指整车总质量≥12000kg的纯电动重卡、燃料电池重卡、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重卡车辆,包含牵引车(含半挂牵引车)、自卸车(含自卸式垃圾车)、载货车、搅拌车、专用车(环卫类与工程类等)等,不包含底盘、军车、出口车辆】
前7月:共销7267辆 同比增142.88%
据绿色重卡统计,2024年1-7月,新能源重卡共销售34647辆,同比增长147.82%。其中,新能源自卸车销售7267辆(2023年1-7月实销2992辆),同比增长142.88%,占据21%的市场份额。
从单月数据来看,新能源自卸车前7个月的销量浮动较大。在6月以1516辆的成绩创历史月销量新高后,7月销量环比出现下滑趋势。
1-7月销售的新能源自卸车共有4种补能类型。其中,纯电动(不含换电)车型共销4210辆,占比57.93%,为自卸车第一大补能车型。
7月份销售的纯电动(不含换电)自卸车为743辆,占当月牵引车总销量的58.83%。
7月:徐工/三一争锋 重汽/陕汽进前五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各家重卡车企加快在新能源自卸车市场布局的步伐。7月,共有21家车企销售新能源自卸车,当月销量为1263辆(2023年7月实销329辆),同比增长283.89%,环比下降16.69%。
其中,月销量超过100辆的企业有5家,超过200辆的有3家。
7月,新能源自卸车销量冠军企业是徐工集团,销240辆,占比19%;销量亚军企业是三一集团,销237辆,仅比徐工少3辆,占比18.76%。销量季军企业是宇通集团,销203辆,占比16.07%。
前三企业的总销量为680辆,占当月总销量的53.84%,瓜分了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
7月,新能源自卸车销量与去年同比增长超两倍。TOP10企业均呈现正增长态势,其中,陕汽集团涨幅最大,达到5500%,中国一汽集团涨幅也高达1725%。一家企业实现纯增长。
传统重卡车企强者表现出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剧新能源自卸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1-7月:徐工夺冠 三一/重汽争第二
上半年,共有41家企业销售新能源自卸车,总销量为7267辆(2023年1-7月实销2992辆),同比增长142.88%。
其中,销量超过100辆(含)的企业有12家,超过500辆的有5家,超过1000辆的有3家。
1-7月,新能源自卸车销量冠军企业是徐工集团,销1314辆,占比18.08%;亚军企业是三一集团,销1206辆,占比16.60%;季军企业是中国重汽集团,销1204辆,仅比三一集团少2辆,占比16.57%。
前三家企业销量均过千,共计3724辆,占据了1-7月新能源自卸车市场份额的51.25%,头部效应明显。
前7月,排名前15的企业销量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涨幅最大,达到11600%,东风柳汽的涨幅也高达6400%。
省份市场分析:河北销量第一 四川第二
1-7月新能源自卸车共在31个省份(含直辖市、自治区 )有销量,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加了3个。
其中,销量超过100辆的省份共18个,超过500辆的有4个。
河北省以1770辆的销量位居第一;四川省则销1329辆,位居第二。二者占据了全国42.64%的市场份额。
1-7月销量超过1000的省份也仅有这两个,与其后的省份产生了明显的数据断层。
结语
据绿色重卡统计,2023年全年的新能源自卸车销量为6626辆,而今年仅前7月便已销7267辆。
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及各地城市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我国新能源自卸车的市场渗透率将有望进一步提高。
地点:中国·贵州
地点:待定
地点:哈尔滨
地点: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