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电车资源栏目: 商用车 乘用车

杭州网约车新规博弈16个月:三方主体都要获得准入许可

  • 2016-10-18 09:27
  • 来源:时代周报

摘要:历经近两年研究、16个月讨论、12次修改,杭州“网约车新规”在10月10日面世。

历经近两年研究、16个月讨论、12次修改,杭州网约车新规”在10月10日面世后,何广云感觉轻松了许多。

这位杭州市运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在过去近两年时间里,主要负责杭州版网约车新规的修订。自去年3月后他就常驻北京,同时参与交通部对网约车管理办法的制定。

当时,交通部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开始研究网约车新规。与何广云一同被交通部征调的,还有广州、青岛、厦门等五个城市的出租车管理处或政策法规处的主要负责人。

2016年7月28日,交通部联合公安部等七部委公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让网约车终于从非法走向合法。但合法之后,受制于地方政策,网约车的处境仍未改变。

2016年10月8日下午,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公布了关于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随后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跟进。

这些网约车地方新政分别从平台、司机、车牌、车辆等方面对网约车作出规范,从车辆硬件配置上将网约车和传统巡游出租车之间拉开距离、错位发展。如果按照这些征求意见稿执行,直接结果就是网约车数量将大幅减少。

在各城市的方案相继出台后,交通问题专家、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在朋友圈中点评吐槽:“有些城市看似设计得最精巧,但其实是很差的政策设计,还不如直接限制数量控制价格。”

《暂行办法》公布后,何广云在8月1日结束了在交通部的工作。回到杭州,他全程参与了《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政策制定。

相比北上广深方案的管控与计划思维,杭州方案较多体现出了市场化原则和顾客需求取向。在出台后,赢得了“温情”的赞赏。

“交通部的网约车《暂行办法》有一句话叫因城施策,这是地方的自由裁量权。”何广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所有政策都是一级一级审批,不是交通部门拍脑袋想出来,是经过充分酝酿,经过市委市政府的认可,杭州的政策没有受其他城市影响”。

耗时16月,修改12次

2014年下半年,杭州市专门成立了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杨戌标任领导小组组长,把相关联的政府组成部门集中到一起办公,这在当时其他城市并不多见。

2014年8月左右,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开始研究网约车发展,2015年6月有了第一次初稿,到2016年10月9日正式公布征求意见稿。“16个月12次改稿,征询了各种意见,内部讨论十分激烈。”何广云说。

何广云介绍说,杭州市主要领导全程关注出租车改革,交通部门已经无数次向市领导汇报,市领导的建议是根据国家层面的新政策,随时进行杭州方案的调整。

实际上,各地交通部门主导的网约车新规,交通部门在其中作用几何,严苛的条款又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其真实意志,交通部与地方政府对此是否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直接关涉网约车改革背后的真正博弈。

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交通部对各城市新出台的网约车新规,至少都应知情。

以杭州为例。从横向上来说,杭州的网约车《实施细则》是各部门联合研究制定的结果,杭州市发改委、经信委、市委政研室、市政府政研室、法制办、公安局、维稳办、网信办、质监局、人社局、物价局、工商、税务等13个部门参与了网约车政策制定,只是以交通运输局为主导。

“网约车涉及很多部门,比如计价器由质检部门管,价格由物价部门管,劳动关系由人社部门管,驾驶员由公安部门管。”何广云说。

从纵向上讲,杭州版《实施细则》的出台,还向杭州市人大和市政协汇报,并同时向上级交通部门汇报。

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伟强始终关注杭州出租车改革,曾多次提出要打破出租车垄断管理模式,填补网约车管理法规空白。

在吴伟强看来,杭州的新规,较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实施细则,其开放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明显高出一筹,“杭州的《实施细则》充分注意到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准则—公平性,更注意保持传统出租车行业与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的均衡关系”。

吴伟强说,杭州的网约车《实施细则》没有对网络约租车加以数量限制和价格控制,在车辆准入和司机准入等条件的设置方面,以出租车的车辆和人员准入条件为基准,在基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适度体现差异性,既守住了底线,又打开了天空。

变与不变

事实上,杭州版的网约车《实施细则》在过去一年里一直在调整,而调整的主因,是交通部对网约车口径和意见的变化。

2015年年初,交通部对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的态度尚不开放。时任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对私家车接入专车服务的表态是,“永远不允许”。不过,他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可被允许的条件,即“通过一定程序转化为合规的营运车辆”。

这样的表态也预示了之后围绕网约车的争论会十分激烈。

2015年9月14日,杭州市出台的《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全国层面率先开始了出租车业的改革。

杭州市运管局出租车管理处处长肖敏当时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说:“这是一次传统行业被新生事物倒逼的改革,是一次迫在眉睫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市场化。改革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我们选择先向政府自身开刀。”

需要补充的是,杭州版的《实施细则》初稿在当时已经起草完毕,只是没有出台。杭州当时的想法是:“希望待交通部有关规范网约车的政策出台后,再做衔接、调整和论证。”

2015年10月10日,交通部下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约车的规制十分严格,其内容包括:专车平台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出租汽车经营资格和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专车车辆必须取得营运许可证;专车驾驶员应具备驾驶资格以及相应的从业资格;禁止接入私家车等非运营车辆;预约出租车不允许上路巡游揽客等。

或许是受到交通部的影响,吴伟强看过当时的《实施细则》初稿,他评价:“与交通部口径一致,十分保守,完全是要扼杀网约车的。”

交通部的征求意见稿在2015年10月发布后,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两大利益方的博弈越演越烈,反对的声音巨大。

支持的声音也有。如2015年11月,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向交通部致函,表示“政府不能纵容网约车这种新业态砸饭碗,让传统出租汽车行业无路可走”。

此后,交通部层面召开了数次专家研讨会。在杭州,同样召开了本城市方案的专家论证会。据吴伟强回忆,有关网约车内部的争议一度比较大,火药味十足。他本人就曾直接对一位来自北京的专家的观点表示“很不认同”。

辩论的专家大体可以分成两派,一类是保守派,“他们认为网约车就是黑车,严重干扰了中国的出租车行业,对平台要严管”。上述言论来自交通部下属研究院的专家和杭州的部分学者。

另一类就是改革派,以杭州的公共学者和研究交通的专家为代表,包括吴伟强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等人,认为“互联网+”是发展方向,市场自身会调节,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要少管。

这些争议,包括对网约车价格的争议。有专家认为网约车价格完全应当随行就市。反对方则认为,政府应当规定网约车价格必须高于特定标准,实际上就是必须高于出租车,以实现和传统出租车的差异化经营。

“杭州交通部门取了两者的折中,一方面认定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监管,且有明确的监管步骤,同时认定网约车是发展方向,需要看得更远,有点像改良。”何广云说。

“《实施细则》初稿中,有关于数量的明确限制(四万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最终版本中取消了对网约车数量的限制。”吴伟强回忆说。

《实施细则》调整的另一重原因,是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用何广云的话来说,“修改都是为更贴合杭州的实际”。

与北京等城市有大量本地司机不同,杭州8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是河南、安徽、黑龙江等户籍的外地司机,专车司机情况也类似,如果限定户籍要求,可能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

除专家论证会外,杭州交通部门频繁跟平台公司磋商,要求平台提供准确数据,以便于政策制定。滴滴出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杭州30万网约车司机中,只有2%拥有杭州户籍,不到6000人。

“如果户籍要求太严格,会出现有车没人开,如果车辆标准太严格,又会出现供给不足,会出现转包等出租车行业的原有陋习。”何广云说。

调整还包括对新能源车的标准。“刚开始吃不透新能源车应该定什么标准,一方面要鼓励新能源车发展,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不限牌不限号,而现在新能源车鱼龙混杂,有企业为骗取补贴,车辆安全性无法保证,而客运车辆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一些低价杂牌的微小型车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何广云说。

考虑到上述因素后,杭州版网约车《实施细则》对新能源车的标准要求有所提高,要求新能源汽车轴距达到2600毫米以上或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250千米以上。

“左一点不行,右一点也不行”

在交通部网约车新规的指导原则中,其中有一条叫“属地管理”,意思是地方性事务还要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决定。

关于是否可以进行数量管制,中央给地方留下了自由裁量权。暂行办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对网约车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事实上,杭州官方对网约车的态度内部有不少争议,不同的政府部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位要求匿名的杭州市政府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经信委和网信办就倾向于鼓励网约车发展。

“有省厅领导认为,网约车解决了出租车的所有问题,就用现在的模式来,这是最开放的思维模式。”何广云说,“网约车平台在发展初期,很多问题没有暴露。随着平台问题逐步增加,有领导就意识到必须要加强监管,关键是转变监管的方式。”

何广云透露,杭州市领导全程关注出租车改革,有位领导曾建议,得对网约车进行限制户籍。

在中国,各个部门习惯依靠大量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设置行政许可,亦是当前简政放权的重点改革事项。

针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目前在交通部门的规章和文件中,并无现有规章对司机进行户籍限制。前述杭州市领导希望,对网约车司机进行户籍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在在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两者之间权衡决策时,一个不可忽视的权重因素是,出租车行业关系地方稳定。

以杭州为例。杭州出租车司机主要是外地人,群体有很强的抱团性,稍有风吹草动,就聚集在一起。

“现在杭州国际化的大型会议非常多,不允许出现不稳定因素。一方面,网约车要充分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出租车也不能出事。老实讲,交通管理部门压力很大,是在走钢丝,左一点不行,右一点也不行。”何广云说。

在何广云看来,相较于京沪网约车补限制户籍,杭州在户籍上的宽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或许可以从“十三五”规划中对京沪两地常住人口的控制政策中窥见一斑。

以北京为例,“十三五”规划明确人口控制在2300万,2014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北京人口总量为2114万,缺口不足200万。

“我们跟北上广深的交通部门都有联系,我认为北上广深的交通部门对事物发展都看得很清晰,为什么会出现像网上批评的政策。我认为是交通部门,为城市发展承担和背负了骂名。”何广云说。

当更多人将眼光放在户籍、车标准这些指标时,杭州版《实施细则》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主张把网约车平台、车主和车辆三者分拆开。

按照交通部的《暂行办法》要求,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三方主体,都要获得政府的准入许可。网约车平台的经营者,须申请《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也需要分别取得《网约车运输证》和《网约车驾驶员证》。

目前已公布的各城市实施细则中,多数城市均没有将平台、车主和车辆三者拆开,有些需要车主绑定车辆,有些是平台绑定车主。

对此,吴伟强表示担心,在滴滴兼并Uber后,网约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可能垄断的局面,垄断的结果是抑制竞争,减损效率,损害消费者权益,这是不理想的市场格局。

何广云说,降低准入门槛,是制定网约车新政的要求。与此同样重要的,是转变相对落后的监管模式,同时防止平台垄断。

“一定要让各个生产要素充分流动,既可以让车主有自由选择平台的权利,也让车主有选择车辆的权利。”何广云说。

对于网约车地方新规引发的争议,交通运输副部长刘小明近日明确表态,交通部要求各地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着眼于为群众提供品质化、多样化运输服务,给予网约车合法地位,通过新业态增量扩大高端服务供给能力。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 500

补贴退坡原材料涨价,中国新能源车还能逆市火热吗?

面对旺盛的下游需求,补贴退坡对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影响有限,未来新能源汽车整体仍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
2022-01-23

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有望加速增长

进入2022年,新能源汽车被寄予更多期待,500万辆成为新目标。
2022-01-23

动力电池火爆背后或临调整窗口

火热市场的背后依旧存在上游原材料供给不足、颠覆性技术研发不确定性大、研发人员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良性发展。
2022-01-22

聚焦中国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 共谋2022新能源物流车生存与发展之道

如何平衡自身发展与用户需求,实现逆境重生?
2021-12-25

特斯拉车顶维权车主索赔5万提高到50万

12月24日,车顶维权女车主起诉特斯拉案开庭,庭审经历了近6个小时的激辩,该案未当庭宣判。庭审期间,双方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双方都表示将等待司法的公正判决。
关键字: 特斯拉 维权
2021-12-25
电车资源2022年活动排期
相关车型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闭
东风俊风纯电动物流车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