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电车资源栏目: 商用车 乘用车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2017-02-17 11:13
  •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摘要: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握能源低碳化变革趋势,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

近日,电动汽车资源网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获悉,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握能源低碳化变革趋势,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力争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以下是政策原文(仅含新能源汽车部分):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豫政办 〔2017〕11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6日

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经济增长新活力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我省正处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省加强战略谋划、突出创新驱动、强化载体建设、扩大开放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8%。“十二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超过18%的增速高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实现翻番。

特色领域优势显著。全省智能手机总产量达到2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小麦、玉米、肉牛等生物育种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高世代显示用ITO(铟锡氧化物)靶材、T700碳纤维、大尺寸硅抛光片等新材料产业化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能源客车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能居全国前列。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240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34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80家、47家和14家。突破了硬岩盾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10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迅猛。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00亿元,同比增长36%;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业务超过5000万单,业务规模居全国首位。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工厂网、中华粮网、企汇网、鲜易网等一批特色平台水平国内领先,中原云、河南工业云等公共服务云平台上线运行。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未来一段时期,全球新兴技术群体迸发,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度演变,新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新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基因检测、靶向药物、细胞治疗等生物新技术加速普及应用,新材料、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创意产业引领消费新风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常态需要打造发展新引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提升。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消费需求不断向多元化、高质量、高层次变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业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省聚焦实施国家战略,加快推动四个强省建设,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发展载体优势持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环境持续优化。

同时,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明显短板,主要是研发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创新机制不活、核心竞争力不强,还不适应新旧动力加快转换、结构加快升级的要求。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创新政策举措,破除瓶颈制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按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聚集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着力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开放合作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需求引领。着眼于补短板、强供给,加大需求侧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培育新消费,发展新产业。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增强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

坚持开放合作。建立吸纳境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新渠道、新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成果,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好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实现开放融合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坚持重点突破。瞄准产业有基础、市场前景广、技术最前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要素资源,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引进,迅速做大产业规模,抢占市场先机,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提升。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产业迈入中高端。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5%左右,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材料等3个产业规模分别达到4000亿元,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4个产业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

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00个以上。建成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发明专利质量、数量显著提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达到6件。重大科技成果集成、转化能力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跻身国内前列。

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取得显著进展。到2020年,培育形成200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20家以上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链较为完善、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重点任务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领域为重点,力争在新型显示、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

(五)加快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业

把握能源低碳化变革趋势,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力争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1.新能源产业。推进多种形式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推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重点突破先进晶硅电池技术瓶颈,提升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大力发展太阳能集成应用技术,推动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加强风电装备和风电运行控制研发,以发展风电成套机组组装为突破口,带动发电机、轴承、齿轮箱、叶片等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在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积极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降低纤维素酶、纤维乙醇生产成本,推进纤维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供气供热和地热能供热,推进水平井压裂等页岩气开发核心技术研发,在重点区块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试点示范,争取实现产业化突破。

促进智能电网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有利于新能源灵活并网和充分消纳的智能电网系统,努力突破核心技术,重点发展智能输配电成套装备和电能质量治理等新兴设备,积极研发柔性输变电、用户端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并网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推进微电网成套设备产业化。适应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需要,突破分布式电源并网及控制、并网与孤网状态的无缝切换,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储能、智能配电、用电、监控和保护等关键技术,加快安全高效的输电网、可靠灵活的主动配电网以及多种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互动的智能微电网建设,建立适应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多元化负荷接入需求的智能化供需互动用电系统。

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加强“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源—网—荷—储—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能源生产大数据精准预测、调度与运维技术,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探索发展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碳交易等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培育基于智慧能源的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

2.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动力总成,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运营服务体系,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加快能量密度高、制造成本低的新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着力突破电池成组和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电池新材料、电池设计、高性能热管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实现锂离子电池技术升级。大力发展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耐高温隔膜等产品。积极开发用于城市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和间歇式用能系统的储能电池。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化,积极布局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等下一代动力电池研发,抢占新型电池产业发展制高点。

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跨越提升。积极开展驱动、控制、节能、充电、辅助驾驶、电池回收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培育壮大新能源动力总成产业基地,增强核心竞争优势。突破整车管理集成、材料轻量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巩固新能源客车研发制造优势,拓展校车、商务车等新能源客车产品领域,扩大新能源乘用车产业规模,推动现有乘用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比重,积极研发自动驾驶和氢燃料动力客车,推动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智能驾驶融合发展,形成集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便捷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充电基础设施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技术方案,加强与电网双向互动、无线充电、移动充电、电池梯次利用、无人值守自助式服务、桩群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在公共服务区域、居民区与单位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电等设施,大力发展“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

3.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先进技术装备。重点研发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及关键零部件,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加快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集中突破工业废水、废气、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推动污染防治技术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推进尾矿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废弃电器电子、报废汽车拆解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支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研发,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水平。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推广应用。鼓励示范园区和重点企业节能技术系统集成,综合利用余能、余热、余压和余气资源采暖发电,优化流程工业系统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化工、建筑材料、食品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环保产业与新一代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围绕冶金渣、化工渣、赤泥、脱硫石膏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电池、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资源化、无害化先进技术工艺,促进“城市矿产”资源和城镇低值废弃物开发利用。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合同环境服务、特许经营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信息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提高综合能效。建立各行业污染物大数据库,搭建绿色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开展环境治理信息服务。推动物联网电子监管在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利用处置等领域应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四、重大工程

(一)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三)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工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创新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企业集聚,鼓励产学研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凝练一批具有重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突破一批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推进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军队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的科研技术优势,在卫星导航、可见光通信、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推进一批军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新技术新业态示范工程

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能微电网、卫星应用等领域,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典型企业、重点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对列入试点示范的项目(企业),在生产许可、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等应用,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五)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六)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

...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 500

7月20日起,郑州市区四环内商砼罐车、渣士车应全部为新能源车!

7月20日,郑州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启动四环内商砼罐车及渣士车减排措施的通知》。
关键字: 郑州减排
2022-07-21

深圳:到2025年,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
关键字: 深圳 氢能
2022-07-20

工信部:相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问题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促进汽车消费,为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2022-07-20

两部门:鼓励选用新能源汽车,推进社区充换电设施建设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关键字: 新能源汽车
2022-07-19
电车资源2022年活动排期
相关车型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闭
东风俊风纯电动物流车秒杀